近期,一张全新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照片显示,055型万吨级驱逐舰的第二批次首舰——第九艘“东莞”舰(舷号109),正在某海域进行试航。这艘新舰自曝光以来,便吸引了大量军迷的目光,大家对于它的性能改进和未来服役充满了期待。从现有的试航画面来看,“东莞”舰的升级幅度较为保守,并未如外界之前所猜测的那样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例如换装电磁炮、激光武器,甚至核动力等。实际上,它的改进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稳定性,体现了中国海军稳步前行的发展理念。
有分析认为,在完成试航之后,“东莞”舰很可能会交付给南部战区海军,并加入到中国海军的战斗序列中。而从整体来看,第二批次055型驱逐舰的数量仍然保持在8艘的规模。此前,第二批055舰的建造确认启动时,外界对于它的升级充满了期待。许多人预测这批新舰可能会配备实验已久的电磁炮或高功率激光武器,甚至有声音认为,全电综合推进系统可能会首次亮相,或者它的反舰、反导能力、对陆打击等领域会进行大幅提升,甚至出现核动力驱动的猜测。然而,从“东莞”舰的具体情况来看,它的改进主要集中在一些细节上,调整幅度相对较小。
展开剩余76%首先,舰桥的正面舷窗进行了微调,原本的15扇窗被减少为11扇,并按照7扇正面、两侧4扇的方式重新布置,这一调整有效提升了指挥官的视野。其次,主机烟囱的风帽设计得到了改进,这一设计延续了“大连”舰到“咸阳”舰的风格,增加了一座向后倾斜的风帽,提升了排烟效果和舰体的整体空气动力学性能。此外,卫星通信天线周围加装了舷墙,这一细节的改进有助于提升通信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除此之外,舰体其他部分的设计保持相对稳定,整体来看,中国海军在此次改进过程中选择了稳步推进,通过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细微的调整,进一步提升战舰的作战性能和综合作战能力。
除了“东莞”舰外,第二批次其他055型驱逐舰的进展也同样备受关注。第二批次的2号舰——“泉州”舰(总第10艘)已于2023年12月在大连某造船厂完成舰体合拢,随后的舰载武器安装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2024年3月正式下水,并进入试航阶段,可能会与“东莞”舰一同加入海军战斗序列。另外,第二批次的3号舰——“保定”舰(总第11艘)也已于2024年9月在上海某造船厂顺利下水,4号舰(总第12艘)则仍在大连造船厂进行紧张施工,5号舰(总第13艘)也在上海某造船厂与其进度相当,而6号舰(总第14艘)的舰体分段已经出现在大连造船厂的船坞内,整个批次的建造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在技术升级方面,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全电综合推进系统的应用,它的潜在性能甚至被认为超过了电磁炮和激光武器。尽管如此,是否在“东莞”舰上使用这一系统仍未确认。据公开资料显示,现阶段055型大驱使用的是全燃联合动力系统(COGAG),其最大航速超过30节,这一动力系统由多台燃气轮机组成,自上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航空燃气轮机的性能不断提高(例如降低了油耗、改善了变工况性能),它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舰艇的主流选择。
055型驱逐舰采用了4台国产GT25000大功率燃气轮机,两两并联后驱动一根主轴和一具螺旋桨。在高速航行时,4台燃气轮机同时运转,而在低速航行时,则根据需要开启1至2台。其总功率超过11.2万千瓦,相比之下,美军伯克级驱逐舰后期型搭载的4台LM2500-30燃气轮机,总功率仅为7.8万千瓦,但依然能够让近万吨的舰体以超过30节的速度航行。这表明055型驱逐舰的动力系统相当强大,其最高航速有望突破33节,甚至可能更高。
此外,055型大驱还配备了高性能的柴油辅机和全舰综合配电系统,这一系统能够高效管理舰艇的能源分配,确保舰载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的用电需求得到满足。正是由于这种强大的动力系统,外界普遍认为,未来055型驱逐舰可能搭载像电磁炮和激光武器等高能耗的先进装备。
虽然军迷们对新型武器的加入充满期待,但从海军的角度来看,第二批次055型驱逐舰的关键是如何平衡战斗力、可靠性与成本效益。过度追求先进技术甚至激进升级,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技术风险,反而影响舰艇的实战效能。美军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就是一个警示,它因技术过于激进而遭遇了频繁的可靠性问题,最终导致建造数量大幅缩减,战斗力未能达到预期。
从“东莞”舰以及第二批次055型大驱的发展路径来看,中国海军显然在借鉴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更加谨慎和稳健的改进策略。通过逐步积累经验和技术,中国海军正在为未来的大规模升级铺平道路。055型驱逐舰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当前的作战能力,更在于其作为海军力量支柱的长期潜力。
发布于:天津市汇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